何作霖

创建时间:2010-11-08 14:58

何作霖  (1900.5.5~1967.11.16),河北省蠡县人,1918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20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6年毕业后在河北大学地质系任教。矿物学家。河北蠡县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对光性矿物学、岩石组构学、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工艺岩石学等均有造诣,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先应用X光进行岩组工作。30年代首次发现白云鄂博铁矿含有稀有金属和稀土矿物。从事镁质及耐火材料平炉底砖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对鞍钢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曾设计变温盒,利用弗氏台进行矿物折光率的双变法测定,并进行X光岩组学研究。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1928年起,应李四光之邀,先后在上海、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学专职讲师。1934年,受丁道衡委托,对白云鄂博岩矿标本进行实验室研究,首次在萤石型矿物中发现稀土矿物,并首次完成了稀土矿物的选矿和提取实验。

  1935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14卷第2期刊登了何作霖编著的《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英文),第一个向世界宣告:白云鄂博矿物中存在稀土矿物。1938~1949年,先后在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结晶构造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1952年,再次应李四光之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57年,我国和苏联科学院签订《关于白云鄂博铁、稀土研究合同》,组成合作研究队,何作霖任中方队长。1958年,抵达白云鄂博矿,完成第一次野外调查工作。中苏合作研究队根据实地考查和在北京、莫斯科的室内研究,提交出《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铁、氟、稀土和稀有元素1958~1959年中苏科学院合作地质队研究总结报告》。此外,他还著有《白云鄂博铁-氟-稀土和稀有元素研究总结报告》、《封闭压力下的白云矿的岩组分析》、《费氏施转台使用说明》、《光性矿物学》、《薄片下矿物鉴定指南》、《X线岩石组构分析》、《结晶体构造学》、《岩石制片术》等专著。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