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谦

创建时间:2011-04-29 00:00

研究工作

开拓伯胺从包头稀土矿中分离钍的清洁流程

★20世纪60年代初,参加了包头稀土矿综合利用的415任务,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用P204萃取法从包头矿中分离钍、铈的工业流程.

★7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伯胺从包头矿中萃取分离钍和稀土的系统研究,成为冶金部和中科院的重大攻关项目,“伯胺萃取分离钍工艺”79年完成了工业试验,是处理包头稀土矿的“五朵金花”之一,80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已用于钍的冶金工业。“伯胺提取氯化稀土工艺”83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开拓P507萃取分离单一稀土流程

★7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P507萃取分离稀土的机理与工艺研究,发现了氨化P507可提高分离系数和萃取容量,开拓了P507萃取分离单一稀土新流程,在76年全国稀土萃取会议及1980年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溶剂萃取会议(ISEC)上首次报告了上述研究成果。P507分离流程80年代初被列为国家科委“六五”重点攻关项目,8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8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及7项发明专利,被称为“第二代稀土分离流程”。自8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我国稀土湿法冶金工业中,为国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攀西矿铈、钍稀土萃取分离清洁冶金技术

★四川攀西矿是我国的又一重大稀土资源。采用沉淀冶金工艺,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研制攀西矿安全、洁净的分离流程是绿色冶金工程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八五”中科院稀土重大项目及攀登计划的资助下,开展了攀西矿铈、钍、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的系统研究。2000年完成了工业试验,获得高纯铈(99.99%)产品,钍和氟得到了有效回收,稀土总收率>90%。专家鉴定认为,该流程具有独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一项安全、清洁的冶金技术。已获发明专利,4千吨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

发明HAB双溶剂萃取分离高纯钇新工艺

★针对环烷酸分离钇工艺存在质量不稳定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在国家科委、中科院资助下,开展了HAB双溶剂萃取分离高纯钇新工艺研究,99年完成了半工业试验并通过了鉴定,认为:新工艺优于环烷酸工艺,具有独创性,分离技术居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申报了发明专利,300吨荧光级氧化钇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

发明从硫磷混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钍和提取稀土清洁流程

★在863项目资助下,建立了2千吨工业规模示范工程,为4万吨包头矿清洁流程国家计委产业化工程提供设计参数。

稀土的溶剂萃取与分离化学基础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攀登及973计划、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稀土重大及面上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稀土及相关金属离子的溶剂萃取与分离化学基础研究,为发展新分离方法与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参数,阐明了分离过程的反应机理,界面性质及动力学传质模式。率先提出了优于P507分离稀土的新体系及HAB双溶剂萃取的基本原则,有望成为新一代稀土分离流程。

★复杂体系的萃取热力学与传质动力学研究,发现了在单一萃取剂体系中,被萃物质间不仅存在热力学协同效应,而且具有动力学协同效应,这与传统的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体系对一种物质的协同萃取概念截然不同。

★研究成功的层流型恒界面池,发展了金属萃取动力学研究方法和简便的控制模式,已获专利。

★稀土的溶剂萃取与分离化学基础研究,1998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奖情况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用伯胺从包头稀土精矿中萃取分离钍工业试验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用伯胺从包头稀土精矿中提取稀土扩大试验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龙南低钇混合稀土分离工艺流程

国家发明二等奖(1988):低钇混合稀土分离工艺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定南中钇富铕型稀土分离流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稀土及相关金属溶剂萃取与分离化学

 

荣誉称号

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88)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1)

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

吉林省劳动模范(1999)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2)

 

人才培养

现有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6人。

已培养博士9人,硕士18人。

浏览量:0